► 文 观察者网 刘程辉

对中方稀土管制叫苦不迭的美国政府,又在憋招了。路透社7月14日报道披露,美国政府正加速推动一项独立的稀土定价机制,为矿企提供价格补贴支持,试图以此刺激产业投资,从而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。

不过分析人士警告,这一即刻生效的定价机制固然对生产商有利,但可能会推高汽车制造商等下游消费者及客户成本,未来是否能实现规模化仍然未知。

长期以来,西方稀土矿商一直呼吁建立独立的定价机制,以帮助他们在稀土市场中获得竞争力。

报道认为,西方之所以难以削弱中国对全球90%稀土供应的掌控力,部分原因是中国设定的低价削弱了其他国家的投资动力。为打破这一局面,推动本土产业投资,美国政府已开始推动建立一个独立且价格更高的定价体系。

根据上周公开的一项协议,美国国防部将以接近当前市场价两倍的价格,为美国唯一的本土稀土矿商MP材料(MP Materials)设定最低采购价。

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(CNBC)7月10日报道,MP材料公司宣布,美国国防部已同意购买其4亿美元的优先股,将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。

五角大楼将支持该公司在美国境内建造第二座稀土磁铁制造工厂,MP材料计划新增年产7000吨产能,总体目标是年产1万吨,相当于美国2024年磁体的国内消费量。

目前美国唯一稀土矿——芒廷帕斯稀土矿

MP材料拥有美国目前唯一一座正在运营的稀土矿,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。该公司预计于今年年底左右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启动商业磁铁生产。

受中国低价策略影响,MP材料去年净亏损6540万美元。该公司将在得克萨斯州的工厂逐步提高磁铁产量,初期年产量为1000吨,随后将扩至3000吨。

“这个基准价将成为行业的新‘引力中心’,从而推高整体价格。”咨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董事总经理瑞安·卡斯蒂尤克斯(Ryan Castilloux)说。

按照计划,美国国防部将按每公斤110美元的价格,补贴MP公司两种最常用稀土(钕和镨)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,而当前市场价由中国主导设定。如果价格高于110美元,国防部则将获得30%的额外利润分成。

卡斯蒂尤克斯指出,这一定价体系的间接受益者还可能包括比利时化工集团索尔维(Solvay)等公司,后者已于今年4月宣布扩大产能。

“这将给予索尔维等公司设定相似价格水平的动力,也可以说给了他们一个定价‘底线’。”他补充道。

尽管索尔维拒绝对此置评,但其他稀土矿商、开发商及其股东对此消息表示欢迎。

加拿大阿克拉拉资源公司(Aclara Resources)正在智利和巴西开发稀土矿,并计划在美国建立稀土分离工厂。该公司战略与开发经理阿尔瓦罗·卡斯特隆(Alvaro Castellon)表示,这一协议为公司带来了“新的战略路径”。

路透社称,由于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进行,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,全球对中国稀土依赖的程度再次引发关注。

迄今为止,西方政府在帮助本国产业竞争方面收效甚微。此前各方试图通过分散协议设定磁体溢价价格,但都未能形成系统性定价机制。

分析人士警告,这一即刻生效的定价协议将产生全球影响,固然对生产商有利,但可能会推高汽车制造商等下游消费者及其客户的成本。

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斯山稀土矿

英国前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多米尼克·拉布(Dominic Raab)提到,特朗普政府意识到仅靠减税无法带动所需的投资水平,他对定价机制一事并不意外。

“下一步是:他们能否实现规模化?”拉布质问。
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曾指出,美国政府很少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,通常只会支持对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技术开发,或在极端情况下挽救重要企业免于破产。

该报7月8日的一篇文章曾表示,西方其实早就意识到了稀土矿产的重要性,但只会口头说说“加强韧性”,却并未真正投入资金——几十年了,西方一直盯着这件“武器”,当中国最终扣动扳机时,他们本不该感到惊讶。

美国国防部为钕和镨设定的每公斤110美元采购价,略高于咨询公司Project Blue认为未来满足市场需求所需的每公斤75至105美元的价格区间。而当前市场价格约为63美元。

Project Blue的戴维·梅里曼(David Merriman)认为,目前尚不清楚商业客户是否会接受更高的价格,以及是否会因此加大在稀土领域的投资,因为他们拥有更多样化的供应来源。

“主要的非政府支持型客户不太可能复制这一投资模式,因为他们未必明确依赖某一区域的供应链。”他说。

当被问及是否支持国防部设定的底价时,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拒绝就价格问题置评,但表示“欢迎所有有助于加强关键材料全球供应链长期稳定与多元化的努力”。

不过,矿业资深人士、前莫利矿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·史密斯(Mark Smith)上个月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表示,西方国家需要数年时间才可能发展出一定的稀土加工能力,“我们需要在岸建立所需的设施来解决这个问题,但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。”

总部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TidalWave高级合伙人、前上海美国商会副会长江凯明(Cameron Johnson)预计,美国等一些国家的稀土供应多元化战略面临时间、成本和人力资本等众多挑战,“光是所需时间就至少要10到20年,成本则至少数以万亿美元计,而且人才要从哪里来?谁懂得如何加工这些材料?谁了解提纯工艺?如何达到高纯度?这些人才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。”

延伸阅读

美媒:中方不会允许美国客户囤积稀土

据路透社当地时间27日报道,随着中国稀土磁铁的出口开始流通,整个汽车供应链大规模停产的威胁正在消退。

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(CLEPA)的市场事务主管尼尔斯·波尔(Nils Poel)证实,欧洲供应商已获得足够的许可证,避免了本月早些时候预测的大范围生产中断。

6月初,CLEPA曾担忧称,从4月开始向中方提交的数百份许可证申请中,仅有约四分之一获批,多家欧洲零部件工厂和生产线已被迫关闭。若未找到解决方案,预计三到四周内将有更多生产线停产。

6月26日,中国商务部表示,已经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欧盟稀土出口合规申请,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。27日,商务部另就中美伦敦框架的有关情况回应表示,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。美方将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。

新疆稀土矿

波尔告诉路透社,中方许可证发放速度正在“加快”,已从25%提升至60%,目前仍有数百份许可待批。

他同时补充称,如果终端用户位于美国,或者产品经印度等第三国转运的情况,则需要面临更长时间的审批,或者无法得到优先处理。

“总体来看,我们可能在7月仍能维持生产,而且影响也是可控的,”波尔说,“或许个别生产线会受影响,但目前我们已经避免了大规模停产的可能。”

德国车企大众集团在一份发给路透社的声明中证实,其稀土组件目前供应稳定。另一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也表示,已解决近期生产担忧。

另据彭博社报道,当地时间周五,美国福特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吉姆·法利在科罗拉多州露面时仍在抱怨。他声称,过去三周,该公司因稀土磁铁短缺被迫关闭工厂,但未详述更多细节。

吉姆·法利还称,这种情况表明,有必要发展关键汽车零部件的美国国内供应链,“没有中国,我们买不到任何高性能磁铁。我们造不出这些东西。”

今年4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加征畸高关税后,中方迅速出手反制,包括对一系列关键矿产和稀土磁铁实施出口管制。《华尔街日报》援引数据称,4月后,西方企业的磁铁供应量骤减,给全球汽车、国防和电子产品制造商带来冲击。5月份,对美稀土磁铁出口同比下降93%。

特朗普于4月对华加征畸高关税 资料图

此前有业内人士透露,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许可制度。随着管制影响显现,美西方企业开始联合媒体炒作所谓“稀土武器化”,企图展开对华舆论战。中国外交部此前已明确表示,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,是非歧视性的,不针对特定国家。

据路透社报道,一家美国领先汽车供应商的高管,以及一名了解欧洲主要车企供应链的知情人士透露,两周前,汽车行业一度陷入“全面恐慌”,但随着中国许可证的审批开始提速,突然停产的威胁已有所缓解。

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官员也告诉路透社,中方正为欧洲企业审批“最低限度”的关键许可,以避免生产停摆。

美国磁体制造商Dexter Magnetic Technologies拥有国防相关的客户。其首席执行官卡什·米什拉(Kash Mishra)则对路透社表示,自4月以来,该公司提交的180份许可只获批5份,且全部用于非国防领域。

“这是一个长期延迟,”他发起牢骚来,“供应商要花45天才能办好文件,之后还要再等45天左右才能拿到许可证。”

美媒《华盛顿邮报》此前援引分析说,中国的稀土磁铁出口许可制度是永久性的,中方不会允许美国客户囤积稀土。

《华尔街日报》亦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称,中方最近几周要求在华稀土企业提供相关人员名单,其中包括专业人员的具体专业知识、教育背景、研究背景和个人信息。此举的目的是,建立一份正式的中国稀土专业人员名录,并密切关注这些人员,以确保他们不会出国泄露机密。

报道称,这一名单涉及上游企业,如稀土加工企业,以及下游企业,如利用这些加工过的矿物制造稀土磁铁的企业。

报道认为,这一举措表明,中国对稀土资源的管控正日益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,稀土作为广泛应用于汽车、电子产品和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,始终是中美贸易领域核心焦点所在。

中国和美国国旗 资料图

6月26日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,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维护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与安全,依法依规不断加快对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,已经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,并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。中方愿就此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出口管制沟通对话,积极促进便利合规贸易。

(图片来源网络侵删)